軸承鋼GCr15的脫氧工藝優(yōu)化與分析
2008-12-17
摘要:分析了電爐一精煉過程中氧、氮含量的變化及爐渣成分變化。減少鋁線喂人量,降低爐渣堿度、控制渣中A12O3含量可有效減少D類夾雜物的生成。保證弱攪拌時間,促進夾雜物的上浮,可有效地去除D類夾雜物。
關鍵詞:軸承鋼;氧含量;D類夾雜物;堿度
軸承鋼主要用于制造軸承的滾珠和滾圈,它具有很高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由于軸承在工作時受力的接觸面積很小,同時受高速度的反復不斷變化的應力,所以對軸承鋼的質量要求比較高。鋼的純凈度和耐用壽命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因此對鋼中氣體和夾雜物的含量要求很嚴。一般廣泛應用的軸承鋼為GCrl5。南京鋼鐵聯(lián)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鋼)軸承鋼GCrl5棒線材已生產了2年,實物質量取得了明顯提高,鋼中氧質量分數(shù)基本上能控制在12×10-6以下,但鋼中的D類夾雜物(球狀不變形夾雜物)級別仍然較高,普遍在粗系0.5~1.5級,細系0.5~2.0級(國標要求粗系≤1.0級,細系≤1.0級)。為了有效去除鋼中的D類夾雜,對LF、VD工序專門取過程鋼樣和渣樣,做O、N氣體分析和渣樣分析,然后做脫氧工藝優(yōu)化試驗,取得了顯著效果。
1 氧、氦和夾雜物分析
O、N數(shù)據(jù)見表1,LF吊桶樣叫([O])=(8~13)×10-6 ,ω(N])=(48~54)×10-6,VD吊桶樣ω([O)=(9~14)×10-6,ω([N])=(32~40)×10-6,VD過程ω(O])下降14 ×10-6。可見,原冶煉工藝中的鋼液脫氧任務主要在LF完成,VD主要作用是脫氮,脫氧效果并不明顯。個別爐號[O]上升,這是由于VD初始[O]已經很低、真空處理時真空度不夠低,真空時間不足或VD前后鋼水可能有裸露現(xiàn)象等原因而造成。鋼材成品中的D類夾雜物(球狀不變形夾雜物)級別較高,普遍在粗系0.5~1.5級,細系0.5~2.0級(國家標準要求粗系≤1.0級,細系≤1.0級)。

2 精煉渣成分分析
表2為8爐渣樣的分析數(shù)據(jù)。VD過程中渣中ω(CaO)平均上升0.16%,基本不變,下降爐次是由于鋼中SiO2、Al2O3夾雜上浮后渣量增加而造成。

VD過程ω(SiO2)平均下降3.04%,這是因為在真空條件下,碳的脫氧能力超過硅,碳將(SiO2)還原成Si,生成CO。(SiO2)的下降導致R2平均上升5.53,VD后平均R2高達12.58。這么高的爐渣堿度惡化爐渣流動性,對脫氧、脫硫均很不利。
VD過程ω(Al2O3)平均上升2.95%,表明脫氧產物(Al2O3)在真空的良好攪拌下從鋼液中分離,被渣吸附。有關研究表明,有44%的脫氧產物在真空處理過程中上浮。
VD過程叫(S)上升0.05%,說明VD過程鋼水在進一步脫硫。
3 脫氧工藝分析
3.1脫氧劑的分析
GCrl5脫氧元素主要是Si和Al,出鋼時喂A1線進行鋼液的脫氧,精煉開始和結束時喂Al絲脫氧,使鋼中氧含量進一步下降。運用吹氬攪拌,除了起攪拌作用外,同時還有脫氣的作用。有關資料顯示,當每噸鋼吹Ar量達0.1m3時,常壓下的吹Ar脫氣率可達70%,當真空度達50.66kPa時,吹Ar脫氧量大于90%。為此,脫氧工藝可以作適當調整:(1)適當減少加Al量,以減少Al2O3的生成量,提高LF結束時的[O],充分發(fā)揮VD的脫氧作用。(2)延長吹Ar時間,一方面提高吹Ar脫氣率,另一方面促進Al2O3夾雜物的上浮。
3.2渣系成分分析
在采用鋁脫氧的情況下,脫氧夾雜物主要是Al2O3基夾雜,精煉渣對此夾雜的吸附能力主要取決于精煉渣中Al2O3活度的高低。為了使精煉渣具有良好的吸附Al2O3夾雜的能力,根據(jù)目前的爐渣成分,需降低爐渣堿度,提高渣中SiO2,降低造渣料中的Al2O3,促使形成CaO-SiO2-Al2O3渣系中的低熔點產物。在CaO-SiO2一Al2O3三元系夾雜物中,具有良好變形能力的夾雜物組分分布在鈣斜長石(CaO?Al2O3?2 SiO2)與磷石英和假硅灰石(CaO?SiO2)相鄰的周邊低熔點區(qū)。該區(qū)域內Al2O3相成分在15%~20%。軸承鋼GCrl5原用的造渣原料為改性渣和鋁質調渣劑,由于改性渣和鋁質調渣劑中含有較高的Al2O3成分,改性渣ω(Al2O3)=18%~20%,鋁質調渣劑成分為ω(Al2O3)≥75%,造成精煉渣中初始Al2O3就很高,LF未期ω(Al2O3)達31.2%,VD結束后ω(Al2O3)達34.14%,整個精煉過程中ω(Al2O3)均在30%以上,這不利于爐渣吸附Al2O3夾雜。若減少改性渣和鋁質調渣劑的加入量,降低造渣料中的Al2O3,保證真空下ω(Al2O3)在20%以下,將大大促進精煉渣對Al2O3夾雜的吸附。
軸承鋼中的D類夾雜物,幾乎全是含鈣的鋁酸鹽,鋼液中一定數(shù)量的鈣是球狀夾雜物生成的必要條件。隨著精煉渣R2的提高,渣中自由CaO含量增加,CaO活度隨之增大,有利于鈣進入鋼液。這就要求精煉渣降低堿度。
配制1種適當成分的精煉渣,要達到3個目的:(1)具有一定程度的脫硫能力,使軸承鋼中的A類(硫化物)夾雜物的數(shù)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2)具有吸收脫氧產物Al2O3夾雜的能力,以便在攪拌精煉過程中Z大程度地降低氧化物夾雜的數(shù)量;(3)減少或消除含CaO的D類夾雜物。采用高堿度渣精煉軸承鋼,硫含量及Al2O3夾雜含量都可降到很低的程度,但球狀夾雜物出現(xiàn)率升高;酸性渣雖然消除了球狀夾雜物,但對降低鋼中硫含量的能力很有限,硫化物夾雜和氧化物夾雜的數(shù)量都較高。國內數(shù)家特殊鋼廠吹氬精煉工藝均采用低堿度渣,堿度控制在2.5以下,鋼中ω(Ca)一般不超過20×10-6,塑性夾雜物占夾雜物總量的比例可達90%以上。
3.3攪拌工藝分析
與LF精煉相比,真空下鋼水靜壓力較小,夾雜物容易上浮,所以應優(yōu)化LF與VD的攪拌時間,確保VD真空處理15~25 min。加強真空攪拌處理比加強LF弱攪拌處理更能有效促進夾雜物的上浮。
優(yōu)化攪拌工藝,制定適宜的吹氬流量。對于上VD的鋼種,由于其出鋼量比普通鋼種少20 %~25%,所以其吹氬流量應適當減少,否則攪拌強度過大,上浮到渣中的夾雜又回到鋼水中,甚至出現(xiàn)鋼水裸露現(xiàn)象。合理的吹氬流量應使混勻時問短,凈化效果Z佳,還不致于出現(xiàn)卷渣現(xiàn)象,避免鋼水與空氣接觸。為促使夾雜物的分離,爐渣粘度要遷當高一些,避免渣與鋼混合,以防止二次氧化。
4 脫氧工藝優(yōu)化試驗
根據(jù)以上生產數(shù)據(jù)分析,對GCrl5脫氧工藝進行優(yōu)化試驗。
4.1 試驗內容
(1)降低精煉渣堿度,R2從5.0~7.0降至2.0~3.0;
(2)造渣劑由改性渣加鋁質調渣劑改為石灰加螢石,降低精煉渣起始Al2O3濃度;
(3)減少Al線喂人量,由Al脫氧改為Al加Si脫氧,減少鋁酸鈣的生成量;
(4)保證弱攪拌時間,促進夾雜物上浮;
(5)保證真空壓力小于67 Pa,真空下處理時間達15~20 min。
4.2 VD精煉渣樣成分與成品分析
表3為GCr15鋼VD精煉渣的分析數(shù)據(jù)

試驗中將爐渣R2控制在2.5~3.5,渣中ω(Al2O3)控制在20%以下。爐渣ω(FeO)在0.5%左右,說明爐渣還原性較好,鋁線加入量減少后并沒有影響爐渣的還原性能,爐渣脫硫能力得到了提高。
脫氧工藝改變后,成品ω([O])范圍基本上在(7~12)×10-6,與原工藝相當,D類夾雜物級別粗系、細系均為0~1.0級,與試驗前相比,D類夾雜物級別明顯下降。
5 結 論
(1)調整造渣料的配比,減少造渣劑所帶入的A12O3,控制渣中Al2O3含量,可有效提高精煉渣對鋼液中Al2O3夾雜的吸附;
(2)適當減少鋁線加入量,采用Al加Si脫氧,控制A12O3夾雜的生成量;
(3)降低爐渣堿度和鋼中[Als],LF渣堿度保持R2=2.5~3.0,VD渣堿度保持R2=3.0―3.5,控制鋼液的含鈣量,從而控制球狀夾雜物韻生成條件;
(4)優(yōu)化攪拌工藝,保證弱攪拌時間和合適的吹氬流量,可加強D類夾雜物的上浮去除;
(5)保證真空壓力和真空處理時間,可充分發(fā)揮VD的脫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