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襯膠輥套差對軸承徑向游隙的影響及成紗機械波的關系初探
2008-09-02摘 要:通過不同套差的鋁襯膠輥對軸承外圈壓縮量的測量分析和所紡成紡的測試,闡述合理的微過盈套差是控制軸承徑向正常游隙消減成紗機械波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鋁襯膠輥, 微過盈套差, 內圈壓縮量, 徑向游隙, 機械波
前言
隨著紡織行業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公司產品檔次不斷提高,對坯布下機紗疵要求越來越嚴,因而要求緯紗所配新制膠輥上機無有害機械波合格率100%。通過兩年來的改進:首先選用鋁襯套軟彈性膠輥替代單層/雙層膠輥,解決了因膠輥應力變形而產生的機械波;其次,采用立式液壓套皮輥機,同時選用小倒角的專用鋁襯軸承;第三,在制作中嚴格控制套桿頭、導頭和鋁襯膠輥的同心度、垂直度,杜絕了因啃傷鋁襯內壁而產生機械波的隱患;Z后,在膠輥的磨礪、膠輥表面的處理和膠輥的存放保管方面設專人操作、專人檢查、嚴格把關。經過以上改進,新制膠輥上機無有害機械波被控制在0.5%以內,但少量不合格產品的存在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及銷售。
1、套差對徑向游隙的影響及成紗機械波的關系
將有殘疵的鋁襯膠輥退下后檢查發現鐵芯殼體上和鋁襯內孔有明顯的拉痕和鋁屑,將鐵芯壓入雙層膠管上車運轉測試,結果成紗機械波消失。其原因除套制時芯殼不同心外,還因鋁襯壓配軸承時微過盈公差選擇不合理造成。
為選擇合理的套差我們做以下幾項測試:
1)徑和鋁襯內孔尺寸的測量
軸承采用國產B廠生產的SL-681930A(SKF)。
鋁襯膠輥選用進口J廠和國產w廠兩廠產品均為65。軟彈性膠輥。
測量數據如下表。
B廠軸承外徑范圍在18.987~18.998mm之間;進口膠輥鋁襯內徑范圍在18.870~18.892mm之間;膠錕鋁襯內徑范圍在18.963~18.978mm之間國產膠輥鋁襯內孔較大進口膠輥鋁襯內孔較小。
2)壓配后軸承外圈內孔直徑的壓縮量測試
將SL―681930A軸承分解,用外圈壓入鋁襯膠輥,測量壓入后外圈內溝道和內孔直徑的變化量。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進口膠輥套差在0.090~0.111mm之間壓裝后軸承外圈的溝、孔尺寸均有變化,溝道變形范圍在0.001~0.002mm之間,內孔變形范圍在0.001~0.004mm之間,內孔圓整度變形在0.003mm內。
國嚴膠輥套差在0.02l~0.032mm之間,壓配后軸承外圈內溝道變形范圍在一0.002~0.007mm之間,內孔變形范圍在一0.008~0.008mm之間,而且內孔圓整度在0.005~.0014mm之間。
3)對應波譜圖測試
按上述兩種膠輥套差各制作一批膠輥上機試紡,分50錠為一組,逐錠測試波譜圖。出現有害機械波的概率為:進口鋁襯膠輥為0.05%:國產膠輥為0.2%。
4)數據分析
鋁襯膠輥壓入軸承外圈后,外圈內徑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形內孔變形大于內溝道變形。
國產W廠膠輥套差小于0.04mm,軸承外圈變形壓縮量出現負值,并伴有明顯的橢圓形;溝道壓縮量變形Z大0.007mm,內孔壓縮量變形Z大0.008mm;Z大圓整度0.014mm。均對軸承徑向游隙有影響。
進口膠輥套差大于0.08mm,由于進口鋁襯膠輥的延展性和彈性較好,內溝道變形在0.001~0.002mm之間,內孔變形在0.001~0.004mm之間,軸承外圈沒有形成橢圓變形。因而對軸承徑向游隙有輕微的影響,上機后出現的機械波概率為0.05%,好于國產W廠膠輥。
2、選擇合理的套差,控制軸承徑向游隙,消減機械波
消減機械波方法之一是加大軸承徑向游隙,以解決微過盈套差對軸承徑向游隙的影響。此方法是以軸承外圈壓縮變形為前提,將會產生變形應力,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和膠輥質量。
方法二是選擇合適的套差來控制軸承外圈不變形,以保證軸承合理的徑向游隙,進而達到消減機械波的目的。
我們選擇國產鋁襯膠輥T廠的產品,將T廠鋁襯膠輥與B廠軸承進行壓配微過盈公差在0.04~0.08mm之間。用壓入軸承外圈的相同方法測試,軸承外圈內溝道和內孔的壓縮量均在0.001mm及以內。成批套制后用相同方法檢測機械波出現有害機械波的概率為0-0.01%。
4、結束語
1)膠輥與軸承微過盈套差在0.04~0.08mm之間,是膠輥和軸承生產廠共同控制各自的公差來完成的。
作為膠輥制作的紡織廠,當確定了軸承供應后,就要根據軸承選擇相應的膠輥供應(各廠鋁襯膠輥內徑公差有區別),來確保合理的套差。
2)擇合理的套差應考慮鋁襯膠輥的延展性和彈性。
3)不應以單純的用手感來檢查鋁襯膠輥壓套的質量,應掌握。正確的合理的套制公差來保證產品的質量。
本文僅對鋁襯膠輥的套制公差進行初步探索實踐,文中如有不妥處,歡迎指正,共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