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基氣氛輥棒爐熱處理生產線的開發研制(1)
2007-08-08
1998年9月由洛軸集團公司研制的氮基氣氛輥棒爐熱處理生產線在某軸承用戶通過驗收,投入了生產運行,下面就對該生產線作一簡介。 一、生產線概況 1、技術規格 加工范圍。 套圈:125mm≤φ≤750mm,高度12~25mm,單件(盤)重≤85kg 滾子:φ24mm~φ80mm,長度20~120mm 實際上,φ750mm以下,高度200mm以下,單重85kg以下的套圈、滾子、鋼球均可加工,小的可以裝盤生產。 輥棒直徑:φ35mm,中心距0mm,每批裝料尺寸為750mm×750mm×250mm 生產率:400~450kg/h 保護氣:氮氣含O2≤5ppm,富化氣:C2H5OH裂解氣工件通過時間。淬火爐:40~150min(無級) 回火爐:60~360min(無級) 全線占地面積:長25000mm,寬12000mm 2、生產線組成 上料臺→前清洗機→淬火機→熱油淬火槽→冷油槽→后清洗機→回火爐→卸料臺→冷卻小車、控制盤、液壓站等組成。 3、各主要設備的技術規格和結構情況 上料臺: 有效裝料尺寸為750mm×750mm×250mm,外形尺寸為2200mm×1200mm×1000mm 上料由人工擺放,有兩盤料的位置,輥棒共34根,兩側有調位置的擋板,另外有一套油缸升降的隔板,以定好前后位置。 前清洗機: 工作室有效尺寸: 長度:(除油區+沖洗區+烘干區)(1100+1100+1200)mm 通道寬度:900mm,通道高度:250mm 允許溫度:除油+沖洗+烘干 80℃、80℃、120℃ 加熱功率:除油區27KW,沖洗區27KW,烘干區24KW。 除油槽+沖洗槽容積:(1.35+1.35)m3 外形尺寸:3500mm×2100mm×2000mm 清洗機有三部分組成:除油區、沖洗區、烘干區,進出口與各區之間均有門隔開,這些門由一個油缸操作同時動作,除油、沖洗區都從上下噴淋,烘干區有一個風機,里面設置有導風板。 兩個清洗區、烘干區均用管狀加熱器加熱,清洗機有一套油水分離裝置,使清洗液保持清潔,其關鍵在于驅動油膜,同時利用沉淀分離,達到較好的清洗效果。還有一套液位控制系統,當清洗液少到一定程度時可自動補充清水。 淬火加熱爐: 有效工作室尺寸:8000mm×900mm×250mm Z高溫度:900℃ 溫度均勻性要求±12℃ 加熱功率:239.1KW,其中I、II、III區64.5KW,IV區45.6KW,電輻射管加熱 輥棒負荷:每根≤6.8kg 外形尺寸:9500mm×2200mm×2200mm 設備分前室和加熱室兩部分組成,全密封結構,前后有爐門,前室還有一門前室門,爐內有八盤料的位置,常保持七盤料。為控制進出料,在進料端各有一工件探測器及光電管(雙保險),有兩大進氣口,一在爐膛下部,靠近出料端;一在兩側通道,另外在光電管處,還有防碳黑沉積的N2吹入口,富化氣在爐外管道中混合。 氣氛由微水儀與氧探頭監測,但不能自動控制,爐后側設一爐壓測定裝置,供測定爐壓。 爐側設三個窺視孔,便于觀察工作在爐內的運行情況;爐頂設一修理入孔,可進入爐膛,方便維修。 爐子兩側設有兩個風道,支承輥棒的軸承及傳動鏈條均在通道內,通道內通以保護氣,外側加密封壓蓋,內側靠輥棒與爐襯間隙與爐膛相通,為確保輥棒支承軸承及鏈條不致于因溫度太高而影響工作,通道上、下兩側設風道(夾層),其內流通空氣,靠一臺風機促使空氣流動,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爐襯內層采用抗滲碳磚,比重較輕,一般為0.6g/cm3、0.8g/cm3,保溫材料用硅酸鋁陶瓷纖維針刺毯,砌筑較為方便。 采用電輻射管加熱,共57支,I~III區各15根,IV區12根,分布在爐膛輥棒上下。 溫度控制采用數顯PID儀表,每區均設雙支熱電偶,一支供數顯表,另一支供六點記錄儀連續記錄溫度,另設一單支熱電偶作安全溫度控制用(不到設定溫度750℃,乙醇裂解氣不得通入)。 淬火爐及油槽沒有排氣裝置,靠前門打開時排出廢氣。 熱油淬火槽: 工作室尺寸:1155mm×1000mm×250mm,Z高溫度:180℃ 容積V:5.6m3 加熱功率:48KW 冷卻水耗量:6~12m3/h 熱油淬火槽由槽體、升降臺架、攪拌系統、冷卻系統、加熱系統等組成,升降臺由油缸帶動升降,共設5個行程開關控制升降臺架的上下運動,5位置Z高,1位置Z低,行程開關4是工件淬火后臺架上升時到此減速,便于其平緩到達位置5,因此位置5很重要,靠它來保證升降臺輥棒、淬火爐輥棒及冷熱油槽過渡輥棒傳動時在同一水平面上2.3位置則控制升降平臺自動上下串動及串動行程。